展商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资讯

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4天!哪些安防手段将精彩亮相?

发布时间:2019-06-03 11:01:24 阅读量:681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序幕,在这场受到社会全面关注的盛大考试面前,为保障高考的公平与公正,近年来高考监考措施再度升级,各式各样的安防手段得到了充分的加强。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4天,哪些安防手段将精彩亮相?

  监控系统

  全国的各个考场上,监控系统已经成为标配,高清监控无处不在,智能视频监考系统大量应用,考务指挥中心时刻紧盯考场监控,一旦发现疑似作弊考生时,可通过系统定位到考生所在的考场等相关信息,并可自动记录前后三分钟视频,作为查出证据保留。

  此外,监控贯穿高考的始终,试卷从印刷厂到考场,全程跟踪监控。再说高考考场,很多考生的随身物品也成为了禁忌,比如带有金属的腰带和发卡、涂改液、修正带、钥匙、硬币等看似并不大碍的物品。而去年武汉市高考考场将时钟全部更换为智能化自动校时的电波钟之后,严禁学生携带手表也成了禁忌,考生在进入考场后还需接受安检。如此算下来,每位考生在安检方面至少要花费几十秒的时间。

  考试结束之后,考生答卷的押运和保管全程也离不开安防的身影,阅卷老师时刻被电子围栏、道闸、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所包围。据说,为了保障高考的阅卷质量,评卷系统会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的阅卷质量,数据也随时会被第三方监理,切实保障学子们的权益。

  人脸识别

  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考场上并非首例,但是近年来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对考生进行身份验证的地区明显增加了不少,例如江苏省就在去年的高考中采用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整个刷脸流程过程只需两秒,效率提高了很多。

  去年,青岛市使用集人脸识别、指纹验证、身份证读取于一体的认证设备进行考生身份验证,读取考生的身份证以后立刻会对人脸自动识别抓拍,然后与报名时的照片进行人脸识别的比对验证,整个过程约5-10秒,如果人脸识别系统不过关,那么将会再验证指纹,彻底扫清高考的“替考”行为。人防、技防、机防,有效实现“三防合一”来查验考生身份。

  无人机侦测阻断

  提到安防技术,总少不了无人机的身影,在空中采用侦测引导阻断技术也被应用到高考中。

  近几年,高考作弊装备不断更新换代,黄豆般大小的隐形耳机、米粒般大小的米粒耳机,甚至伪装成眼镜、手表、橡皮擦或者文具盒等各种伪装的数字接受装置层出不穷,为了应对这些通信设备,不少学校会使用无线电屏蔽设备,以及侦测引导阻断无线电作弊防控系统,只不过这些设备要么是静止的,要么是车载的,需要不停的进行信号扫描,效率非常低。

  去年,江苏考场则率先采用侦测引导阻断技术,通过无人机让无线电作弊信号在空中发射,没有作弊信号的时候静静等待,一旦出现作弊信号可以立即在空中进行捕获,直接还原作弊的内容,而且更加精准,不可否认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为作弊防控带来极大助力。

  违法鸣笛抓拍

  考场外的新技术应用同样惹人关注,为了保障高考的有序和安静,很多省份的交警部门已经在中心城区全面实施了机动车禁鸣的管理措施,违法鸣笛抓拍技术也被大量应用,配合上禁止鸣笛标志,有效保障考试的安静进行。

  违法鸣笛抓拍系统主要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声学探头、车牌抓拍识别摄像头以及后台执法联动系统。将环境干扰滤除,精确锁定任意的噪声源位置,从而对鸣笛的车辆进行视频抓拍和车牌识别,确定违章行为,实现全区域、全时段、全自动抓拍处罚,那些不守规矩的司机朋友们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