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资讯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 让中国新科技元素惊艳世界!

发布时间:2018-02-26 14:16:53 阅读量:640

  2月25日晚,平昌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自此也正式拉开了下一届北京冬奥会的序幕。而在闭幕式上由张艺谋导演领衔的北京八分钟短节目用高科技的方式再次让中国震撼世界!相比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对录像的大量应用,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元素与艺术做了完美结合,呈现一场让观众震撼的视觉盛宴!

  在昨晚的平昌闭幕式上韩国人表演部分更多呈现的是一场韩流明星的表演,而真正将闭幕式推向高潮的却是由张艺谋领衔导演的北京八分钟表演,张艺谋导演通过对北京八分钟的设计将艺术、高科技、寓意等等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用2名轮滑运动员和2个由运动员扮演的“熊猫信使”,以及24个带透明冰屏的智能机器人在舞台滑行作图的构思也获得外国网友的一致认可。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示了一个科技担当、快速发展的中国形象。

  张艺谋导演通过熊猫信使和24个智能机器人舞蹈的方式不断在会场中心勾勒出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五彩祥龙等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和现代发展的典型事物。最后又将世界五大洲、五环等形象一一展现,通过这种方式将民族的和世界的做一个完美的融合。最后熊猫信使在中国大地的一次翱翔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一面,民族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完美展现方式也震惊了不少外国友人。

  本次八分钟表演移动装置屏的提供方是来自我们辽宁沈阳的一家机器人企业。在导演组通过一个展览发现和联络他们之前,企业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汽车生产线、物流设备,并且,其加入到八分钟表演中来的时候,距离排练开始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

  表演方面对机器人的要求与工程上的要求存在很多区别,据企业负责方介绍,“在文艺演出中间,要求动作灵活柔美协调。排练中,编导团队对动作也是随时调整,所以我们也下了不少功夫。”在闭幕式直播的同时,沈阳新松智慧园里的员工也在电视机前观看现场直播。“哪怕其中的一台机器人有一秒的延迟或动作偏差,都将导致整个演出的失败。”参与该机器人研发和组装的技术人员介绍道。

  表演中,机器人要做非常复杂而有艺术特点的动作,包括行进中的旋转和扭曲,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和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它们需要完整地呈现出舞美创意,需要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完美的弧形,而且还需多台协调。

  此外,恰逢平昌地区大风降温,加上活动场地并非水平状态,给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而“冰屏”的“眼睛”——激光导航系统对现场也有严苛要求:机器人距离舞台周围的环境参照直线距离近百米,演出场地人流多,如何“看得见”“看得准”“走得美”是重要问题。

  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新松移动机器人团队研制了全新导航控制算法,以确保所有移动机器人在演员移动频繁、场地光照复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精准定位和运动。此外,技术人员迅速升级机器人通讯系统,以确保所有机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为了避免机器人“感冒”,他们增大电池容量,所有电控部件几乎都进行了加温处理。其实,最初的“北京八分钟”创意中并没有机器人的参与。半年前,张艺谋导演团队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新松公司了解情况,随后确定了由新松移动机器人参与平昌冬奥会表演的全新方案。

  “能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完成这么多的技术突破,除了团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更多的是为国争光的这一无上荣誉的激励。”移动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张雷说,新松机器人的每一次创新和技术攻关,都代表着中国机器人向世界科技前沿发起的新的冲击。

  这24个机器人,表意第24届冬奥会,被张艺谋视作是本次八分钟表演的“最大亮点”。“这就是跟上次最大的不同,不是(在于)我们用了人工智能,(而)是你完美的人工智能,呈现了这个元素,代表了你的国家今天的实力和国家形象。”张艺谋说。